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的天文学教授葛健作客光电信息大讲堂第一百一十八讲

作者:莫言 时间:2019-04-16 点击数:


20181211日上午,受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马冬林副研究员邀请,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的天文学教授葛健作客光电信息大讲堂第一百八十一讲。在南五楼612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寻找系外类地居住行星”的学术报告。


葛健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目前各国科学家在寻找类地行星与行星观测所使用的科学手段,主要有多普勒法与光度法。通过葛健教授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目前通过人类的不懈努力,已经找到多颗行星,但遗憾的是,没有一颗是类地行星。

葛健教授随后向我们介绍了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现在所使用的观测手段精度不太高,只有1m的精度,但是要获得更好的观测效果,观测精度应该提高十倍,这将有助于我们观测尚未发现的类地行星。有了这一需求,建设下一代大型红外望远镜TMT便显得十分重要。

最后葛健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他今年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1.3米的全自动达摩望远镜,在类太阳的恒星搜索宜居行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观测了一百多颗星,并且在离地球只有16光年的波江座40A周围找到了当年星际迷航电视系列中设想的瓦肯星,一个超级地球。我们证实了 NASA K2空间巡天找到的一个类似海王星的一个行星候选者,也发现了16个小质量的行星候选者。同时通过努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在微弱的开普勒信号中搜寻被遗漏的信号,在短短90秒种就能以超过94%的精度找到了7万多个高红移的镁元素吸收体,这个发现数据大约是天文界过去三十年找到的所有镁元素的吸收体的两倍。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无不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与葛健教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


葛健是下一代达摩(Dharma)近邻宜居行星巡天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2010-现在),少年科学天才训练项目剑始人(2017-现在),科幻片星际迷航中的瓦肯星的发现者,第一位找到地外行星的华裔科学家,国际斯隆数字巡天三期MARVELS多目标地外行星巡天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以及斯隆数字巡天三期管理委员会成员(2006-2015),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TESS空间探索项目合作伙伴(2011-现在),国际三十米大望远镜项目中国咨询委员会的成员(2010-现在),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2015-现在),中国科学杂志编委会的副主编(2012-现在),中国级地科学国际编委会成员(2014-现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星系形成和星系活动研究团队的成员(2009-2014),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基金会教授(2010-2014),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2007-现在)和《中国留学生的四十年》大型专题报道的40位杰出留学人物之一。


Copyright 2019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应用/天文光学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